生年籍贯: 女,1975年2月,四川大竹人。 
职称职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教授、副院长
社会兼职:
1.国际、国内著名期刊审稿人:
Ø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JCR分区2区杂志)
ØOptics Express (JCR分区2区杂志)
Ø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JCR分区2区杂志)
ØChinese Optics Letters(SCI)
Ø中国激光(EI)
Ø红外与激光工程(EI)
2.项目评审专家:
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Ø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Ø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
Ø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评议专家
3.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本地执行委员会主席:
Ø第18届IEEE通信技术国际会议(IEEE ICCT)
Ø第11届IEEE通信软件和网络国际学术会议(IEEE ICCSN)
Ø第13届IEEE国际专用集成电路学术会议(IEEE ASICON)
Ø第12届通信软件和网络国际会议(IEEE ICCSN)
4.民革重大总支主委、民革重大一支部主委。
研究领域
信息与通信工程
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
●光纤通信
●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
●非线性导波光学
通信地址
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南路55号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邮政编码: 401331
金沙威乐欢乐娱人城 电话: 65678872 (办)
E-mail: liumin@cqu.edu.cn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磁测量与仪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2000年保送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全额奖学金资助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光通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4年获博士学位。曾获西门子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本科期间连续四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连续三年荣获优秀研究生称号,并被评为重庆大学和重庆市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人才培养
2005年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重庆大学。积极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国际硕士生全英文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态度非常端正,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曾荣获学院讲课比赛双语类一等奖3次、青年教师类二等奖1次,双语类教案二等奖1次,重庆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双语类二等奖2次和基本功比赛双语类三等奖1次。2009年被评为重庆大学十大优秀青年教师。
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等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杜绝急功近利的学风,不浮躁,激励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注重锻炼学术创新能力,做科研如做人:勤奋、执着、诚信,出学术精品。
共指导硕士研究生45名,其中已毕业11届共计45名研究生(含2名国际硕士生、1名学生获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指导研究生发表SCI论文14篇、EI论文6篇,1篇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学术交流
注重与同行交流,鼓励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如联合培养项目、公派研究生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曾全额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SPIE/COS Photonics Asia 2012。愿意为特别优秀的学生推荐并提供去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访学、联合培养的机会。
学术成绩
以第一作者身份已经在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Optics Express, Applied Physics B, Optics Communications,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国际的研究组在高水平的期刊,如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Journal of Nonlinear Optical Physics & Materials、Optics Communications、Acta Physica Sinica、Chinese Physics、Physical Review E多次引用,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活跃度。
主要研究方向一 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作为信息社会的支柱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骨干网和本世纪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因特网和多媒体日益普及,光纤通信向着高速率、大容量和长距离方向发展。针对光纤通信的光波导理论、非线性导波光学等理论展开研究,系统研究下一代光通信技术、基于普通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的新型器件等,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境外SCI期刊发表,如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JCR分区2区)、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JCR分区2区)、JETP Letters(JCR分区3区)等。
主要研究方向二 特种光纤与光纤传感
传感技术与光通信是二十一世纪实现“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已经得到快速发展。针对特种光纤(如多芯光纤、掺杂光纤)的理论拓展进行研究,探索基于特种光纤的光纤传感器件设计及制作,并利用传感技术进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分布式温度与应变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境外SCI期刊发表,如Optics Express(JCR分区2区)、Applied Physics B(JCR分区3区)、Optics Communications(JCR分区3区)等。
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论文:
1. Min Liu, Zhaohao Zhu,et al., "High Accuracy and Fast Demodulation Algorithm of 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er Based on ELM,"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Article vol. 42, no. 1, pp. 441-452, Jan 1 2024, doi: 10.1109/jlt.2023.3304625.
2. Min Liu, Xuemin Leng, et al. Simultaneous and Ultrasensitive Measurement of Refractive Index and Temperature Based on SPR of Hollow-core Anti-resonant Fibers[J]. Plasmonics, 2024. DOI: 10.1007/s11468-024-02217-4
3. Min Liu, Xuemin Leng, et al. Ultrahigh Sensitivity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 of Double-ring Hollow-core Anti-Resonant Fiber. Plasmonics, 2023. DOI: 10.1007/s11468-023-02069-4
4. Yongbo Fu, Min Liu, Ping Shum, Lihua Chu, An ultrahighly sensitiv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bas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Optik, Vol. 212, pp.164649(1)-(6), 2020.
5. Lihua Chu,Min Liu, Ping Shum, Yongbo Fu, Simultaneous achievement of ultra-short length and high extinction ratio polarization splitter based on the dual-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 with Ge20Sb15Se65 glass, Applied Optics, Vol.58, No.24, pp.7892-7896, 2019.